这是我在豆瓣阅读买的第一本书,总体来说,豆瓣阅读的体验不能令我满意,比如多终端同步错乱,app crash,iPhone排版勉强能够接受,而iPad排版问题多多等等。

精益创业代表了一种不断形成创新的新方法,它源于“精益生产 ”的理念,提倡企业进行“验证性学习”,先向市场推出极 简的原型产品,然后在不断地试验和学习中,以最小的成本和有效的方式验证产品是否符合用户需求,并迭代优化产品,灵活调整方向。

对我个人而言,比较涨姿势的有两点:

最小化可行产品

根据产品的复杂程度,做成一个允许存在一些问题以及功能缺失的产品原型,根据用户的反应来验证最初的想法。

甚至有时候,这个原型都不需要。比如 Dropbox,要做跨各个平台的软件,技术要求比较高,全部开发完成再去验证市场成本太高,为了减小风险,创始人 Drew Houston 的做法是拍了一段 3 分钟的“概念”视频,结果视频吸引了几十万人。

在瓷器国,有更加低成本的做法,就是山寨。

小批量

有一批邮件要装入信封,有这几个环节:写地址、贴邮票、装邮件、封口,有两种操作流程:

  1. 所有信封写地址 – 所有信封贴邮票 – 所有信封装邮件
  2. 每次封装一封邮件

在我的传统观念中第一种方法效率较高,而事实却是第二种更高效!

为什么一次封装一个信封看似较慢,却能更快地完成工作?因为我们的直觉没有把分拣、堆叠和在中途移动一大堆半成品信封的额外时间计算在内。重复同一个工作看似效率更高,是因为我们一相情愿地认为一项简单的工作重复得越多会做得越好。不幸的是,在这种以流程为主的工作上,个人表现没有整体系统表现那么重要。

和人们的直觉更为相悖的是,即使两者在流程阶段花费时间相同,小批量生产的方法仍然比较出色。比如,想象一下信件塞不进信封的状况。要是采用大批量的方式,我们一直要到接近流程终点才会发现问题。而用小批量的话,我们几乎能马上发现问题。如果信封有瑕疵无法封口怎么办?用大批量方式,我们必须把信件从信封中全部取出,换成新的信封,再重新装件。而用小批量方式,我们同样会立刻发现问题,也无须返工。

小批量的做法很快就能发现问题,而大批量的做法要等到最后阶段才能发现问题,到时改动的成本就会高不少。

在我们的项目中,也可以用到小批量的作业方式。比如一个小项目有10个页面,是10个页面的设计稿一起做完再交付页面制作还是做一个交付一个呢?之前我喜欢前者,因为页面制作时方便提取公用组件,利于代码规划,但现在我觉得应该是后者了,站在系统的角度,如果10个页面一起交付,页面制作或者之后的程序开发发现了其中某一环节遇到了问题,那么这10个设计稿可能都要修改,如果是开发发现问题,那么这10个已经制作的页面也会跟着返工,而一个个的交付,则可以在第一时间发现问题进行修正,从而从整体上保证项目的效率。